三创双能
日期:2016-08-29 浏览次数: 作者: 字号:[ ]

用心创新做自己学校发展越高位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蓝海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使大批的高新技术进入中国,促使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致使生产一线急需高素质的综合性职业人才。面对社会巨大的人才需求,在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和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五年制高职得到了迅猛地发展。但五年制高职教育一般沿用的传统中等教育办学理念和模式,随着市场转型和经济发展,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发展对五年制高职至关重要。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常艺”)创办于1970年。学校从一所不被承认的行业学校到省部级重点中专校,再到江苏第一、全国唯一一所艺术高职校,常艺“三次跨越,四秩芳华”。纵观常艺发展的40年,特别是快速发展的近5年,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坚持特色发展,实施“蓝海战略”。

一、“蓝海战略”的提出

在“十五规划”期间,常艺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师资匮乏、生源紧张、校区狭小等多重办学瓶颈。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学校提出了“不以同行为竞争对手,而视自己为最大障碍;不以超越同行为追求,而以突破自己为目标”的“蓝海”战略。学校提出发展“不是与同类学校狭路相逢、你死我活、血流成河的‘红海’厮杀,而是驾‘创新之舟’驶入一片蔚蓝色的尚没有别人到达的宁静美丽新天地,走一条自己的路

从常艺迁址武进殷村,到学校坚持适度招生规模(每年招生300人左右),再到学校成功争创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以及率先提出“三创双能”人才培养目标,常艺始终以发展为己任,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和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常艺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蓝海战略”的实施

(一)实践艺校发展的“苏南版本”

常艺的老校区位于繁华的常州市区,占地面积19亩。随着学校师生数量激增,教育教学空间的需求扩大,狭小的校区已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2006年常艺通过整合资源,利用地价差异,盘活存量资源,成功迁址武进殷村。新校区占地面积150亩,是老校区的近8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是原先的4倍;师生数近2000人,是老校区的4倍。迁址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城市发展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结合、艺校与企业的结合、普教与职教的结合。中国文化报为此撰文《艺术中等专业学校破茧发展的苏南模式》向全国推介。

以此为平台,2008年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第一所、全国唯一一所五年制综合类艺术高职校。

(二)率先提出“三创双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十一五”期间,常艺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结合艺术人才培养特点,率先提出了“三创双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三创”即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学会“ 创意技巧”,进行“创造实践”;“双能”即要求学生具有“专业工具性应用技能”和“人文内涵性拓展技能”。

学校围绕“三创双能”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建设艺术高职教育教学软硬件支撑体系,即构建一个融合智商、情商、技商为一体的、横跨公共基础课程、人文内涵拓展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活动实践课程四大平台新构架的“三创双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一演”、“一谷”、“一园”独具特色的艺术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平台。

“一演”是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东部湿地为舞台,打造国内首场“校园山水实景演艺秀”,探索校园硬环境资源与专业软资源(实训空间)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构建“硬件软作实践性教学”等可持续载体与运作机制。

“一谷”是指集聚湿地山水实景演艺舞台、后现代星梦综艺实训工坊、创意广场与蓬皮杜艺术码头、各专业工作室、香港太阳动画公司、现代实验艺术团、传统文化展示空间、星空间互动舞台等实践性教学仿真空间,整合建立“常艺校虚拟文化创意产业谷”。

“一园”是在学校北区规划建设以明清古民居为特色的常武地区非遗文化项目,打造以民间工艺品、民俗品收藏展示、传统文化项目演艺展示和特色餐饮、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娱乐等为内容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设计与演艺及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园。

(三)推进深度的校企合作

常艺紧贴市场,积极寻找文化艺术创意与旅游产业的文��契合点及人才需求点——即对有艺术专业特长和旅游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深化与国内文化产业旗舰——北京保利集团、环球嬉戏谷、江苏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天数码国际娱乐有限公司、国内最大政府投资项目——龙控集团东方盐湖城项目对接合作,实施人才培养战略,订单式培养人才。

香港中天数码国际娱乐有限公司2007年直接在常艺校内投资设立常州太阳动画传媒有限公司,校企共育动漫设计人才。企业经理给员工直接上课,教授现行动漫产业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直接进入公司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身临动漫项目的规划、制作、论证等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迅速适应并逐步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了课堂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201011月,常艺与侨裕集团、常州市外办共同组建“常州侨裕国际友城艺术团”。 侨裕集团、常州市外办每年向常艺注资60万,合同期限5年。常艺每年组织文艺曲目代表常州涉外文化艺术交流。2011年春节前夕艺术团赴澳大利亚郝斯特威尔市进行文艺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中国驻悉尼总领事胡山亲自撰文报道此事。艺术团为学生提供了海外演艺的实践平台,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是艺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四)构建积极德育模式

针对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合 “80后”、 “90后”艺术类高职生的学生特点的实际,常艺及时导入积极德育理念,从文化建设、队伍培养、活动开展、班集体建设等四个方面系统构建积极德育模式。针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学校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我学习”、“ 我体验”、“ 我时尚”、“ 我创意”、“ 我成功”、“我快乐”的“6W”系列活动,如K-SHOW校园歌手大赛、环保服装设计大赛、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巡讲等,将先进德育理念与学校德育工作融为一体,变“教师德育”为“学生德育”,使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让学生在“美”文化的熏陶下,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在活动的参与体验中,在特色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主动用积极的眼光审视生活,用积极态度发展自我,用积极心理迎接未来。

三、“蓝海战略”的思考

经过了近5年的“蓝海战略”的实践,常艺人深刻认识到“蓝海战略”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标。“蓝海战略”不排斥学校常规工作。常规工作,如教学管理、班集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蓝海战略”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蓝海战略”提倡常规创新,赋予常规工作新的形式和内容,契合时代和学生的要求,实现过程和结果的优化。

“蓝海战略”的实施使常艺2008年成功升格艺术高职校,2010年成功争创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展望“十二五”,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常艺又对“蓝海战略”有了新的实践性思考。

(一)从“办好一所学校”到“建好一个区域”

办好“一所学校(幸福常艺)”的同时,常艺将积极融入学校所在地—武进殷村的经济文化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术文化综合资源与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有机融合,构建“以艺术人文为核心,整合建筑、汽车、交通、警务、农村、旅游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验多种元素”的常州基地项目,该项目已获得省级专家组评估通过,将为区域引进近6000万的投资,并使区域内各类文教资源得到多元整合和拓展应用,并借此建设国内特色未成年人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殷村。

二是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将20多幢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价值的老房子(包括常州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明代私家宅院——恽氏庭院)引进落户殷村。整合常艺校民族文化艺术和非遗演艺资源,打造占地200亩的龙驿民俗文化休闲园。

(二)从学校独立办学到集团化联合办学

    “十二五”期间常艺将积极组建常州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由常艺领衔,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联合区域内拥有艺术类专业的各级职业院校、演艺院团、艺术企业、大型旅游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组建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为目标的、公益性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联合体。变“一元”办学为“多元”办学,整合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多种资源共育文艺人才。

    (三)从追求规模扩张到关注内涵提升

从最初的师生不足100人,到现在的师生近2000人;从最初的占地3亩到现在的占地150亩;从最初的行业学校到现在的高等职业学校,常艺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但未来的“十二五”,常艺将更加关注内涵提升。学校将朝着创建国家级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的目标迈进,大力推进品牌专业的建设,打造精品课程,优化师资结构,构建“生本”的教学体系和德育体系,培养更多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文化艺术人才。

“蓝海战略”使常艺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开辟了一条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