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Specialty construction

"NCA最有温度的课堂"PK赛
日期:2018-01-15 浏览次数: 作者:陈黎琰 字号:[ ]


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上一堂有温度的课已经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什么样的课才叫有温度的课呢?

本学期,常高艺校教学条线,以省“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为抓手,在校内形成教研室、系部、校级“三级”平台的“大教研活动”,围绕 “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为关键词,以“做有温度的教师”为目标。由“两系一部”在教研室海选的基础上,分别推荐一节以“有温度的课堂”为研究点的公开课,在系部磨课后,面向全体教师开课,然后评课。

2018110日下午由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教务处牵头,全体教师参与,在综艺楼108,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PK”赛。基础部的杨洁老师,表演系的陈昕老师,设计系的周婧老师轮番上场,把她们对于有温度课堂的理解融进了课堂,给全体教师展示了三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

一、“温度”体现在选题,关注每一位学生

就像高校长总结时提出孔子讲过“有教无类”,意指教学是针对课堂上每一位学生,必须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三位老师的公开课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陈昕老师的课题为《谁是配音王者?——王者荣耀英雄配音》,在课前,陈老师通过调研发现王者荣耀的游戏获得很多学生的追捧,陈老师将游戏和播音配音的专业课程相结合,从而诞生了这一堂气氛活跃,学生专注度高的课。周婧老师则选择了圣诞卡片的制作,临近新年,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学习了一种新的表达节日问候的方式,这些课题的选择都充满着温暖,体现着爱的教育。

二、“温度”体现在课堂组织,以生为主

有温度的课堂必定是以生为主的课堂,在三位老师的教学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杨洁老师和陈昕老师在课堂上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周婧老师为了更好的体现教育公平,让学生现场抽签分组。老师们还安排小组之间的答题比赛,陈昕老师配合播音的专业,还让学生成为分组比赛的主持,小组互评这样的模式,真正做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杨洁老师在课堂中安排了同学猜词和英语小组表演,让学生在这种有爱,互相合作中学习知识,其乐融融,情景交融的感觉贯穿了课堂始末。

三、“温度”体现在教学情感目标,温度从课内延生到课外

有温度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能触动教与学双方的内心,应该让学生有情感的体验,这一点也在三位老师的课堂上有充分的体现,从杨洁老师在课堂最后展示出班级的爱心合影,告诉学生“We are family. We shouldn’t be the six most annoying Co-workers.”团结友爱的情感流转在整个课堂,将课堂进行了升华。周婧老师则选择了关于爱和温暖的两个视频短片,挖掘出圣诞节的情感意义,设计卡片的时候使用了荷兰老师的“矩阵”创意思维方法,又将学生上课的情况通过微信发送给远在荷兰的老师,老师也发来了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学生纷纷表示要将这堂课做的贺卡寄给荷兰的老师,暖暖的师生情谊使这堂课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短短的三节课,让所有听课的老师意犹未尽,也引发了大家对于有温度课堂的思考,就像高校长讲话时所说有温度的课堂肯定是能关注到学生需求的课堂,有情感交流的课堂。各教研室也针对三位老师的可进行了点评。最后钱校针对这场保含“温情”的大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将“温度”分析为人性的温度和教学的温度:人性的温度是指在课堂中情感的传达,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的互动;教学的温度则体现在以生为主的 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保有兴趣,能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能体现学生在这堂课中的成长性,更提出要将这种温度要衍生到课后,通过作业,视频交流等形式让教学随时随地的发生。

“智慧教学、趣味学习”和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研的重心,产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能力和水平。这样有温度的大教研活动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这个意义超过了“PK”赛本身的胜负。(教务处 陈黎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