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Specialty construction

中荷两国艺术生的交流之周
日期:2014-12-22 浏览次数: 作者: 字号:[ ]

121,我校来了两位特殊的学生,他们分别是荷兰埃因霍温圣路加设计学院的AnouckMathijs。在我校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都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着……

课堂形式的新颖

  传统的上课形式往往局限于一个教室或者画室。老师讲,学生听,如果有不懂的,学生再向老师提问,而课后则是由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硬性作业。这种形式换言之,过于死板,太过僵硬,对于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讲,其形式受到诸多限制,很难说是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审美能力,���后最直接影响到的便是作品创作时遇到的瓶颈和困难,作为艺术设计这种专业,需要学生能够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如此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而反观现在,课堂形式的传统僵硬便已成现状,学生的想法也因此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但是由荷兰两位留学生给我们上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国外对艺术设计课堂的灵活和精髓所在。

“课堂绝不局限于教室,室外和大自然才是作品创作的来源。”“团结合作”是两位荷兰留学生给我们的命题作业,若是往常,我们拿到这道题,第一个想的便是上网查找资料,寻找类似的作品,进行临摹。但这次不一样。首先,我们的同学被打乱并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要和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组队,这其中就要考究我们学生的默契程度和交流能力。刚开始,我们学生都因为羞涩或是不够专注,对此次作业的创作进度进行得很缓慢。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从最开始的设计草稿,到最后的成品出炉,都能一气呵成。不仅时间把握得好,就连作品的效果也能别出心裁——运用大自然中常见的树叶,利用树叶的特性以及象征的品性,并结合团结合作的创作理念,刘俊莹老师的作品便是依此而创作出来的。“既然是团结合作,为何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呢?虞洲同学的中国结设计更是让荷兰留学生赞不绝口。变废为宝不再是某人的专利,艺术设计也能让过期的报纸展现他独特的魅力,陶杰和他小组的成员利用废旧报纸展现了他们对“团结合作”的独特观点。


创作理念的不同

   在刚进校的一两年中,我们最开始接触的是美术基础,而高年级的课程,我们便要接受创意设计的知识和学习,那到底怎样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呢?在和MathijsAnouck的交流中,我们逐步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模式,首先理念性的东西,老师会传授给学生,但是具体的操作过程,则是由学生自己掌控,也就是说创作的形式和方法都是有无限可能的。也许作为设计者的自己对所做的作品都不知道会最终走向那个方向。也许看上去不难,但是对于两位荷兰留学生来讲,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前期的准备就需要花去他们大量的时间,后期的设计更是需要绞尽脑汁,往往想到一个不错的点子,都不知耗费多少精力。

 

  “从实践出发”他们的课堂很少聚集在教室或者校园,在高年级的课程中,他们更多地是去接触校外的企业实践,而在为企业设计产品或是LOGO时,他们会和企业的老板坐下来,一起就设计的理念进行沟通,然后再回去制作多个方案,供企业选择,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从多个方面进行调研,也许看起来这些方面之间没有一点联系,但是你总能在最后设计的东西里面找到他们的元素或是身影。

   而我们设计东西往往会去借鉴网上优秀的作品,加以临摹,把他人的影子留的过于深刻,最后,完全没有自己的一丝特点,所谓创作,不,应该说是创造,绝不能照搬他人的东西。我们可以去借鉴,但绝不是一股脑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去硬加上去,这不是一个作为设计师该做的。设计,应发自内心,由心出发,扪心自问的作品,便不畏他人的质疑了。


                                   学习方法的交流

    在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中,我们不仅就课堂形势和创作理念进行交流,当然我们就各自的学习方法也进行了沟通。“当你才思枯竭,毫无想法时,你会怎么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双方都有共鸣。音乐无疑是最好的寻找想法的途径,而MathijsAnouck给我们演示的这个方法,便十分有意思。“闭上双眼,聆听音乐,然后睁开双眼,画下你内心想象的画面”在完成这道题目的过程中,大家的思维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飞跃,每个人都能想到一些光怪陆离的画面,并描绘下来。音乐的旋律或是恬静安详,或是波澜壮阔,但是不管怎样,我想我们都受益匪浅。通过这次交流,重点就不仅仅是同学们的画了,能够趁着这次机会,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Anouck说“当我想不到好点子时,我便会这么做,这样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紧张烦躁的情绪,更能来一场头脑风暴,想到一些奇妙的点子,对此,我也推荐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你们或许也可以经常尝试一下这个方法……”而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Anouck也对我们学生创作的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他的这幅画中,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我想他给了我一些创作的灵感”她指着我们其中一位同学的画说道。

    也许我们学生在聆听音乐,然后描绘想到的画面,所创作的作品可能是无心之举,��是何尝不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反射呢?通过这样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大大激发了我们对艺术设计的兴趣,我们和他们最本质的区别,无非是国籍,对于设计这个概念而言,应该是全世界都会共鸣的,观念不同,可以交流融合,而在这一周的学习交流中,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影响却不是一时的,我想我们学生通过这一周和荷兰留学生的交流,所产生的益处会伴随自己今后的设计之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