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系外出写生、采风课程——双溪游学记(二)
日期:2017-09-27 文章来源:设计系 浏览次数: 作者:设计系 字号:[ ]

 


  早安,古镇!这里群山围绕,空气清新,楼下走走,被这里的花吸引,家家都种花,随便种种的花都长得特别好,特别大,或许是因为气候和水质,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虽然是南方,但是这里的夏天是不用开空调的,因为这里有九百多的海拔。

  从未见过长这么多的吊篮,像裙子一样。

这蟹爪兰,太嚣张了!

  这种草,就是当地有名的做药膳汤的材料,对感冒有疗效!看上去貌似好几种!叫不出名字,应该是搭配使用的。

  早餐,换掉了大家不爱吃的馒头,增加了油条的数量,每一桌都光盘了,全班只剩下一个鸡蛋和一个包子,油条最受欢迎。

饭后,趁大家都在,总结一下昨天的情况,开个小会。或许同学们现在还不能理解此次写生的目的,但这是我精心挑选,计划很久的,我很赞同林老师昨天的说法,画画不要临摹,不要模仿,用自己的眼和心去观察和理解,这一点不仅仅是对绘画而言,与设计思维同样重要,培养独立观察的思维习惯对今后的帮助是深远的。

  先晒晒我们昨天的作品吧,每位同学收获两幅作品。林老师说"人人都是艺术家"。或许孩子们很多都自觉平凡,不能理解这句话。通过林老师的作业讲评,我也领悟很多。现在看到学生的作品,我们抛开技巧不谈,真诚的用心去体会,确实观察到未曾想到过的惊艳。

  《学画准则》来之前就已经阅读了,一直以来其实心里并没有太在意,昨天的作业点评后才发现,这上面的每个字都很重要!这是林老师多年教学的经验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状态特别好,有了昨天两张画的经验带来的自信,有了林老师的点评和称赞,他们今天特别清楚自己要画什么,提笔前似乎有了思考和决定,已经胸有成竹。

  上午王老师过来上课,也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客观的提出一些问题,与林老师态度一样,他们更鼓励有情感的绘画作品,反对炫耀绘画技巧。

  两位老师对教学的态度很令人钦佩,很鼓舞人,对绘画,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了希望,让每个人都充满力量!

  只要有人请老师点评,她都会认真耐心的讲解她对画的理解与感受,她的点评跟林老师一样,有种神力,能够猜出你心中所想。这就不难理解,越是心里纯净的人更能表现纯净的作品。画室里有个"特殊的"孩子,妈妈陪他来画画,林老师说他是天使,他画的东西,纯净而有张力。我其实很喜欢,心里在盘算买一张他的画,就是有点担心买不起,如果不能,怕是会让他伤心了。

  通过这两天与两位老师的交流,我们也意识到,户外写生对大家的帮助更大。临时决定下午带孩子们到户外去。来古镇两天了,还没来得及去感受古镇。户外写生,在古镇里穿街走巷,不仅让同学们找到更好的绘画题材,也更好的感受古镇的点点滴滴。

  这里的民风真是纯朴,热情,看到孩子们坐在地上画画,很多村民从自家拿来小凳子给他们用,一点也不嫌弃我们的打扰。

  如果想打听什么事,小朋友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会说标准的普通话,老人们的福建话,連猜带蒙,将就明白大意。

  同学们散布在这个古镇的深处,我们像寻宝一样,不停穿走各种小巷,去寻找学生,看看大家有啥需要不。同时我们也趁机好好的游赏一下,历经几百年的土木房子。

 晚餐,大家基本都光盘了,老板不停过来添汤添饭,我们这桌的孩子最能吃,这样的大碗,鸭子汤两大碗,萝卜排骨汤四大碗,米饭三盆。吃完后她们开始担心回去怎么减肥。

 

 晚上7:30,林老师准时过来点评作业,因为是写生,记录了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今天的绘画题材丰富很多,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受到林老师的表扬,自信满满,心情好极了。已经八点多了,大家还要再画一张,"根本停不下来"。史老师十分细心,帮同学们记录老师的点评,以方便及时提醒大家。

  我们住处与画室之间,只隔了这条小路,从窗口就可以与对面画室喊话,十分方便。

今天大家辛苦了,期待明天更精彩,晚安!

(感谢史驿琦老师,唐宇薇,陈灏楠,花恩量,黄嘉怡,孙谭立提供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