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高艺双团队携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双奖凯旋
日期:2025-08-25 文章来源:教育科研处 浏览次数: 作者:汤先红 字号:[ ]

骄阳似火,难挡逐梦步伐;蝉鸣如潮,更添奋斗豪情。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总工会、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职组)决赛在淮安圆满落幕。经过常州市初赛、决赛再到江苏省网络初审和现场决赛,我校语文教师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出色的临场发挥,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省赛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公共艺术团队持续进发,不畏艰辛,荣获三等奖!获奖率100%!近年来,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考核内涵持续深化,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聚焦真实课堂教学情境,全面考察教学团队的综合素养,重点评估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在理念创新、资源整合、环境创设、多元评价等方面重点考量教学团队的复合能力。两支团队,能够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省级大赛中勇创佳绩、脱颖而出,这充分展现了学校教师团队优良的综合素养和顽强的拼搏精神。

突破:以赛为帆,层层巨浪敢争先

本次比赛中,语文教学团队以赛为帆,凭借深耕不辍的执着与凌云而上的勇毅,在此次大赛中勇夺省级一等奖!成绩的背后是团队在选题创新中敢于打破思维壁垒的坚决,是8个月以来甘坐冷板凳的坚守。在选题筹备阶段,团队面临着“守成”与“突破”的抉择:是沿用成熟的教学案例稳扎稳打,还是聚焦职业教育前沿探索全新路径?经过小组十余次激烈研讨和民主表决,敏锐捕捉到语文学科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空白,最终敲定“长江诗路”这一突破性选题,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创新的火花,往往在艰辛的打磨中绽放。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成员尝试各种体验式语境和新技术,从VR到XR,从OBE到BPOOS,最终打磨出一份又一份富有教学生成的教学实施报告、授课教案、录课教案和无生授课教案,教案上的批注叠加了一层又一层,实施报告的图绘了一遍又一遍,仅教案核心教学环节就修改了20余稿,在无数次推翻与重建中,团队逐渐摸索出“五式四阶”五微教学法,通过探、聆、察、悟、传,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深刻转变。他们秉持文专融通的教育理念,匠心打造出一条以长江文化为廊道的诗意学习路径,旨在培养既具诗文雅鉴素养,又兼德技并修、识践共生的新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

坚守:以赛为梯,步步坚持永逐梦

同样,在省级赛事中持续作战的公共艺术团队,她们以赛事为梯,筑梦乡村,两年来,她们在艺术创新课堂上,在艺术赋能乡村的道路上步履不停。从最初的摸索到如今的笃定前行,每一步都凝聚着“坚持不懈”四个字的力量。从教学大赛选题的挖掘、录课的艰辛到决赛现场的坚持,从讲台到乡村,她们用艺术的温度唤醒乡野。这份坚守与担当,充分展现了学校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最美的姿态,也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正如团队主讲徐晓佩所言:“所谓坚守,就是把每个脚印都走成路标,让艺术之光照亮乡村的每一条小路。”

相信比赛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们定会在乡村的阡陌间继续行走,把赛事中打磨出的经验化作种子,在更多土地上播撒艺术的希望。

聚力:以赛为炬,束束微光可燎原

自备赛工作启动以来,学校上下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校长吴栋亲自统筹部署,明确“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备赛方针;副校长史冲深入一线指导,教科研处、学工处、基础部、中专部以及后保处全力配合,录课期间,刘师傅深夜等待……教育科研处在处长邓丽萍的引领下,始终围绕强化训练、镌刻特色、锚定创新、聚势突破四个维度,全力培塑生力军。通过模拟演练、专家会诊、同行评议等方式不断提升参赛团队的教学技艺;通过深入挖掘专业特色、地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案;通过鼓励创新思维、跨界融合,激发教学改革活力;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形成突破性竞争优势。这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承载着全校师生掌心相贴的温度,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期盼,彰显了学校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那些在备赛中淬炼的协作精神、创新的勇气,必将深深融入日常教学的每一寸光阴,焕发出向光而生的力量,照亮教育深耕之路。学校也必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推进育人方式创新,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奋斗。以赛为炬,照亮彼此,让我们在教育的原野上持续耕耘、守望,必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教育科研处 文字/汤先红 审核/邓丽萍、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