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美讲堂 | 国画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日期:2025-06-17 文章来源:艺术设计系 浏览次数: 作者:陈心怿 颜琰 字号:[ ]

6月11日下午,著名画家周平走进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美讲堂”,为艺术设计系23、24级非遗与文创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场“国画×非遗”的深度艺术对话。从理论解析到实战演示,从材料讲究到技法传授,这场讲座干货满满。

打开非遗与书画的对话之窗

“国画不仅是经典画种,更是非遗专业的对话媒介。”周平老师以回顾退休前在我校担任非遗与文创专业的国画课程为切入点,将国画艺术理论与非遗专业特点层层关联。从线条勾勒到色彩晕染,从传统题材到现代表达,他用亲切语言让同学们意识到:艺术的边界从来不是割裂的,非遗传承与国画创作,本就是一场“双向奔赴”。这扇认知之窗的打开,让同学们望见艺术世界的广阔与多元——原来笔尖流转的,不仅是笔墨,更是文化传承的脉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画好画,先懂‘挑装备’。”周平老师现场化身“实战导师”,从宣纸的纹理质感、颜料的色泽纯度,到毛笔的软硬质地,逐一展示实物并拆解讲解:“生宣适合泼墨,熟宣适合工笔;矿物颜料历久不褪,植物颜料灵动鲜活……”

他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朴素道理告诉学生:艺术创作的高质量,始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份对材料的敬畏之心,不仅是技法的启蒙,更是对“匠人精神”的生动诠释。

大师笔下的灵动世界

“看!三角形构图让画面更稳固,上升式画法传递蓬勃感……”最令人屏息的当属即兴创作环节:周平老师边讲解边挥毫——

• 构图:以“三角形”奠定画面骨架,“上升式”“下垂式”笔法赋予作品动态韵律;

• 造型:寥寥数笔,禽鸟的俯仰顾盼、枝叶的舒展蜷曲便跃然纸上;

• 技法:浓淡墨色的层次晕染、干湿笔触的对比运用,暗藏“墨分五色”的精妙玄机。

现场师生沉浸式围观“从构思到成画”的全过程,真切感受“笔尖绽芳华”的艺术魔力——原来每一道线条、每一块色彩,都是创作者与世界对话的“密码”。

让梦想照进现实

“艺术的意义,是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场“保姆式教学”的讲座,不仅为低年级学生搭建了专业思维框架,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火种:对非遗班学生而言,国画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而是可触摸、可实践的非遗传承载体;对艺术爱好者而言,周平老师毫无保留的“干货分享”,让他们确信:热爱与专注,就是叩开艺术之门的钥匙;让他们得以窥见艺术世界的广懋与距离——不是多远,是多元。正如现场学生所言:“听周老师讲课,像是跟着一位引路人,在艺术丛林里找到了清晰的路标。”

当笔尖触碰宣纸,当传统遇见青春,这场讲座不仅是一次艺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文化精神的接力。

(艺术设计系 图文/陈心怿 颜琰 审核/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