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美育新 经典回响|何占豪说梁祝音乐讲座在常举行 | ||||||||
|
||||||||
谷雨生百谷,经典育新人。4月20日上午,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主办的“何占豪说梁祝”音乐讲座在常州图书馆报告厅举行。92岁高寿的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精神矍铄,以一场近两小时的站立演讲,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探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初心与艺术哲思。 民音为根,艺心为民 “课堂学的艺术要向老百姓去汇报”何老的开场白掷地有声。他忆起1958年下乡演出时,乡亲们对西方音乐的直率点评“听不懂”,促使他扎根越剧、沪剧等民间音乐土壤,与陈钢携手创作出这部蜚声世界的经典。讲座中,他反复强调:“艺术要为人民服务,只有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 令人动容的是,何老始终践行“贴近人民”的信念——虽备有座椅,他却全程站立,且随着讲述渐入佳境,脚步不自觉地迈向观众席。“民间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的创作不过是把他们的唱腔‘提琴化’。”话语间,一位躬身向人民学习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眼前。 弦动情生,曲诉衷肠 “情之所至,音之所在。”随着《梁祝》旋律流淌,何老化身音乐向导,逐段解析梁祝初见的心动、抗婚的激越与被迫分离的凄楚。他一边即兴哼唱旋律,一边将戏曲板腔体与交响乐织体的融合之道娓娓道来。当经典旋律响起,台下观众屏息凝神,有人举起手机记录,有人则悄然拭泪。 “我其实没有用乐曲讲梁祝故事,我只是把两位主人公从萌芽到终局的感情想深刻写深刻,听众自然就会被触动,进而联想。”何老感慨道。这位九旬老人对艺术的赤诚,恰似《梁祝》旋律般直抵人心。 薪火相传,礼寄情谊 讲座尾声,20级器乐专业学生王馨怡捧花登台,向何老致以敬意。校长吴栋则赠予一件蕴含常州特色的文创作品——《龙城常州》历史绘本,何老回赠的礼物更显珍贵——限量版《梁祝》黑胶唱片,封面上还有何老的亲笔签名。 台下,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更有常艺学子凝神聆听,这个画面恰是跨越代际的艺术接力。王馨怡同学说:“何老让我们懂得,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让经典焕发时代生命力。” 艺美育新,文化自信 当主持人以“守护经典、再谱新声”作结时,礼堂内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这场艺术与时代的对话,终将化作粒粒种子,在年轻追梦者的心田抽枝展叶。 作为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艺美讲堂”年度重磅活动,本次讲座延续了该系列“以艺载道、以美育人”的宗旨。从全国优秀教师周丽到国家一级艺术监督闵建敏,从全国自强模范王德林到如今的何占豪老先生,“艺美讲堂”始终搭建着艺术与教育的桥梁。 (办公室 文/周冰洁 图/张曦匀、姚子睿、周冰洁 审核/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