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术职教“把脉问诊”——教科院专家组赴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开展常规调研
日期:2025-04-19 文章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作者:石春林 字号:[ ]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4月15日,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永年带队的专家组一行5人赴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开展为期一天的常规教学调研活动。此次调研通过课堂观摩、座谈交流、随机访问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剖析学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特别关注校本教研、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等重点工作领域,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把脉问诊”。

深入课堂一线 精准把脉教学

调研专家组深入教学一线,随机听取了艺术设计、音乐表演、舞蹈、公共基础等专业的10节常态课。专家组采取"一听二看三评四反馈"的方式,全方位了解学校课堂教学情况。

在公共基础部《虞美人》的课堂上,汤先红老师对文本意向解读精彩,对愁绪理解深刻,实践环节将语文教学与非遗专业相结合,充分体现“文专融合”,受到朱玫蓉教研员的肯定。

舞蹈专业的《民间舞》课程,姚咪咪老师通过“分解-组合-表现”的教学设计,将传统文化传承与专业训练有机结合。杨继文教研员在评课中指出:这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舞蹈技能,更传递了作品内涵,体现了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

在影视动画专业的《影像创作》和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设计概论》课程中,刘俊莹老师和唐洁老师则展现了学校在项目化课程教学方面的探索。教研员薛芳对任课教师将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实际项目,并引导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项目问题的教学方式给予认可,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

赵一凡所长点评卞卡老师的《三维建模》课程亮点:用项目的形式导入,并在讲解中结合动画行业的技能要求和岗位标准,是课程的亮点。吴小萍老师的《体育》课程,学生学跳啦啦操,课堂充满活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参与度高,动作指导细致,音乐搭配得当,整体效果出色。

王迎希老师的《书籍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丰富,课堂效果出彩;罗炎老师的一对一声乐小课,注重教学细节,擅长观察学生学习的变化等均收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聚焦问题导向 开展深度研讨

在与学校领导的座谈中,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学校关于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汇报,并就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在艺术职教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他们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把脉问诊开方 共谋发展良策

在调研反馈会上,杨永年副院长代表调研组充分肯定了学校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提出:艺校需要打造“美的课堂”,思考如何体现课堂的和谐之美、生成之美、享受之美;如何将“艺术之美”转化为“教育之美”;怎样在课堂中体现“学生之美”和“老师之美”。在常高艺的课堂上还有很多资源可以挖掘,跨学科之间的探索还值得深度思考,期待常高艺早日打造“美的课堂”,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副校长史冲表态发言中表示:专家组的指导既肯定了我们的成绩,又指出了改进方向。学校将认真研究落实调研建议,重点在课程内容与岗位的结合、文化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引入课堂的深度思考,为打造“美的课堂”而努力,推动艺术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校长吴栋对杨永年副院长一行莅临学校指导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并提出学校的发展,人是第一位的。学校在努力打造三支优秀队伍: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同时学校正在通过制度改革提升学校的各方面发展,让学校在常州教育、常州文旅系统中体现自己应有的地位。未来希望能和专家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指导我们老师更好地成长。

此次常规调研活动,不仅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专业指导,也为常州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新起点,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常州市艺术人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务处 文/石春林 审核/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