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础力 提升教学力 | ||||||||
|
||||||||
9月5日,常高艺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在阶梯教室召开了关于教师教学基础能力——教案撰写的培训会议。史冲副校长,教务处邓丽萍副处长和两系一部的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 培训前,首先对2019-2020年度两个学期在市级公开课和校级教案评比中获得优秀的老师进行颁奖和表彰。 培训会的重要内容是上学期优秀教案获得者七位老师分享她们优化教案的心路历程和感想。唐亚运老师以"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具体案例重点谈了教案设计要注意书本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刘建英老师作为英语教师代表重点谈了"三维目标"中能力目标如何从笼统到艰难磨合再到精准提炼的过程;汤先红老师用幽默而有文采的语言分享了自己14稿教案修改的心路历程,重点强调了教学活动设置和教学策略灵活,尤其强调了分层备课的必要性;表演系的唐欣欣老师通过直观对比,谈了声乐专业"一对一"小课教案如何从一个曲目一个简案细化到每节课都有清晰、精准的"三维目标",通过作业布置还延伸到对学生课后专业学习的遥控、指导;夏成晨老师根据自己教案修改和播音教学的心得体会谈表演类实训课教案设计的突破是痛苦并快乐的,专项实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别,教学策略基于学情分析,而学生学情分析更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动态性;设计系的徐晴老师前后教案比对,谈了教案磨合和优化的过程,尤其突出教学各环节的设计要包含三要素:"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针对什么问题?"、"预期达成什么效果?",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罗园元老师从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谈到了专业实训课教案优化的历程,从简单到一句话带过的实训课到细化每次课中的每节课的教学思考与设计,尤其是精准到每节课的实训任务中能力目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的设计进一步清晰了教学思路,教学效果提升明显,作业布置也具体、详实、可测量,有批阅、有点评、有反馈,能清晰地掌控全班学情…… 随后,教务处邓丽萍副处长作了"修订标准,完善制度"的培训,指出学校应新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发挥教案在教学中的基础力作用,为教师参加教学大赛、微课大赛等提供支撑以提升教师教学力。她不仅强调了教案撰写要和教改新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相一致,还解读了学校修订后的教案评价标准: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的精神;结合学校教改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等;作业布置要可操作性和易达成性;评价指标的梯度化等。 最后,史冲副校长作了总结性讲话。他有感于7位老师的5个月教案优化过程中的"蜕变"和成长。他客观分析了目前学校少数教师教案书写中还存在的教材复制粘贴,没有设计和简单教学流程叙述的两个突出问题。提出以后将进一步严格教案检查和评审工作。他详细阐述了教案书写要围绕"三横三纵"谋篇布局,尤其要关注"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措施"这"三横"之间的密切内在联系,"三纵"是"两明一暗"即:"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是明线,而"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是暗线,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达成教学目标;鼓励老师们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强调教案撰写"双关注"即:专业实训课既要重视理论课环节的备课,也要重视理实一体和实训环节的备课工作,通过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操,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他总结说:七位老师的教案还都不完美,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通过培训有更多的老师能撰写出优秀教案,也能有更优秀的教案能供大家学习。并提议后面系部、教研室要加大教研和培训力度,促进教学基础力的提升。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中的重要一环。全体老师全程认真观摩,通过分享和学习,老师们对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撰写教案和上好课有了更明确的认识。(陈黎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