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

Moral education management

2014-15学年第一学期学工处工作计划
日期:2014-09-17 浏览次数: 作者: 字号:[ ]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校长室提出的关于2014年度重点工作事项的部署意见,根据学校提出的八项总体要求,德育工作要立足全面构建积极德育,探索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要求,以课题《职校生主观幸福感与积极教育策略研究》为德育校本研究,明确 “补齐短板,提升内涵,让每个团队个人都有出彩机会”的目标,努力以省德育特色学校为标准,精心提炼和挖掘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引领和加强班主任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优化绩效管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增强教师的满足感、学校的满意感。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人的发展。

二、目标要求

根据校长室的要求及学校基本情况,学工处工作总体达成“五个到位”。

(一)计划制定到位。根据学校提出的八项总体要求,提前思考,探索学生自主管理,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及时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二)探索改革到位。德育工作主要从活动项目和管理项目两个方面来改革,实施的主体可以由原来的职能处室、系部调整为班级、年级、社团或个人,逐步放低工作的重心,不断提高学生、教师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三)考核展示到位。优化两系班主任绩效管理,常规考核、月考核、学期考核等做到严肃认真,公平公正,真正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考核结果成为评价和奖惩的依据,确保考核过程阳光、考核结果公正。深入挖掘各班各系工作实绩,在总结反思中提升教育理念,在展示评比中树立一批典型。

(四)统筹支持到位。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科学运作。各个层面有分工更要有合作,重常规更要重创新,形成德育合力,提升德育实效。学工处要做好与各部门沟通、力量协调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五)内涵提升到位。促进三大提升,即理念提升、方法提升、成效提升。学工处以及系部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化学习,使德育工作“更具特色内涵”和“产生持续影响”。通过推进各主体的内涵建设,提升德育发展整体水平。

三、工作项目:牢抓三个方向,即项目化管理、专业化成长、信息化建设;促进三大提升,即理念提升、方法提升、成效提升。

常规项目:

(一)德育学分制度项目化探索。 计划在一年级试行德育学分制度,“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打破旧的主观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活动制度化、学分化,德育目标详细化,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教学中”。德育学分的评价体系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评价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学生德育管理体系,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专业化成长,增强教师的满足感。重点完善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培养的制度和支持发展工作,探索实践年级管理和德育名师工作室管理模式,星级班主任制度优化和班主任绩效管理优化,努力造就一支适应艺术职业学校管理要求的优秀班主任队伍;利用好班级值周、班主任助理、学生宿舍服务管理中心、奖助学金评定等抓手和契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和自主成长。提升德育管理团队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职能处室和系部的德育管理水平。

重点项目:

(三)项目化管理,提升学生的幸福感。项目化管理是指把学生工作的每一项事务分解成若干个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建立管理体系、配置项目资源、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建立项目考评机制。如“迎新生晚会”、“福彩指尖上的创意”、“万圣节”、学生成长服务中心、音乐节(K-SHOW)等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各种资源,优化流程,由各系甚至各班来承接项目,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让每个班、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以“美”文化为核心,在“6W”学生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从视觉盛宴、演艺狂欢、人文欢���三个方面整合和开发活动资源,重点策划、设计和开展蓝海创意周。整合各个专业、社区、兄弟院校、家长等资源,激发学生开展创意比拼、创新实践和成功体验,有效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四)难点的突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控烟工作的意见》以及食品安全等管理要求,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校风,建立和谐安全的校园,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本学期重点治理学生抽烟、喝酒、外带食品等难点问题。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多面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学校常规工作的发展。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组,积极探索艺术学校德育文化内涵,进一步将学校美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具体环节,本学期将在宿舍建设和班级建设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突破,强化升旗仪式、校园广播站、学生自主管理服务中心、宣传橱窗、班级文化墙(牌)等德育阵地建设,系统推进“美文化”、“爱文化”、“创文化”系列活动,万圣节组织 “艺大师”、“爱天使”、“V行者”、“CEO”、“网达人” 角色评选,鼓励学生快乐实践与成功体验,不断丰富具有常艺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常艺的每个学生最终拥有常艺特色文化烙印,对其一生发展持续产生积极影响。

创新项目:

(六)信息化建设,增强学校的满意感。95后是伴随中国互联网“一起长大”的一代人,网络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每一个个体都能成为主角,手机和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需要全校师生下大力气和不懈努力,才能使校园信息化的成果更加巩固。目前学校智慧校园硬件建设已全面到位,德育管理应把握契机,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强化班主任队伍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鼓励班主任和德育管理干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空间建设(个人、班级、系部等)、资源共享(视频、图片、数据、微课程、创新案例等)、载体利用(德育专题网、博客、QQ、微信、飞信等)等方面取得突破,在迎新、选社团、评先进、聊军训等方面率先利用公众微信、新生QQ群、校园网等信息工具和载体并,树立典型打造德育工作新亮点。

以上是本学期学校的一些重点工作,学工处将注重常规工作和内涵发展同步提升,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相结合,面对一些常规工作中的难点,要不断制订新的措施,采取不同的办法,逐步攻克和明显改变,同时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和突发事件的应对,科学有效的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学工处

                                                  2014年9月

行  事  历

9月:

1、开学工作;

2、工作计划制定;

3、新生报到、军训;

4、学生抽烟、喝酒、外带食品等专项治理工作;

5、上学期值周工作总结、评优及本学期工作部署;

10月:

1、活动、管理项目发布、招标;

2、代办费清算、校奖学金评定;

3、德育名师工作室挂牌启动;

4、迎新生、迎国庆活动;

5、音乐节(K-SHOW)开幕式;

11月:

1、万圣节活动;

2、班主任交流学习;

3、班级信息化建设交流与评比;

4、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联席会议;

5、三项常规检查;

12月:

1、师生发展专题月;

2、建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3、青蓝工程成果研讨;

4、圣诞节系列活动;

1月:

1、文化建设专题月;

2、项目总结;

3、课题研讨;

4、撰写德育论文;

5、学期结束工作。